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架建设紧锣密鼓

  ■本报记者 沈彦汝

  近日,记者来到西环南路与黄山西路交叉口西南侧,建设中的余姚经济开发区西南园区配套道路工程SG-1标段施工现场。伴随着挖机作业的轰鸣声,4位身着蓝色工作服、头戴安全帽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清表腾地工作。

  “以那一排刀旗为界,我们这一标段要在现有道路两侧建设单幅宽度10.5米的保通道路,总计需要完成11.3万平方米的清表工作。”施工现场,项目生产副经理,施工单位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余姚项目部的董平指着不远处的一排彩色旗帜向记者介绍道,“这一片管线交错复杂,下方有通信光缆、高压电线、污水管、排水管、自来水管、燃气管以及军用光缆,一共涉及10余家公司的管线迁改。此外,附近2座高压电力铁塔的迁移工作也已列入计划。”

  进场即入角色,起步就是冲刺。自去年10月初进场以来,项目团队每天研究施工图纸,分析项目技术难点,并多次进行现场踏勘。项目位于省道S213旁,车流量大,不利于外业水准测量作业。项目团队结合影像图多次踏勘,最终才选定最优最安全的测量控制网布置线路。此外,项目团队也积极参与到拆迁和管线迁改的工作中,紧密联系兰江街道和相关管线迁改单位,及时掌握现场房屋征拆信息,对各类管线做好标识,并多次与相关单位进行现场联合调查。团队明确任务图、时间表,紧盯节点抓推进,一步一个脚印为项目的前期开工打下了良好基础。

  这是我市第一条城区高架快速路,在既有的交通“大动脉”上建设高架桥梁,还要求边通车边施工,保通任务艰巨。“我们的宗旨是尽可能不改变现有交通流流向,尽可能缩短改道施工时间,尽可能少改道从而减少交通拥堵的可能性。”项目1标段总工程师李晓峰介绍道,团队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施工期间交通组织进行了规划,并在关键节点优化施工工艺、缩短施工周期,最大限度减轻项目施工期间地面运输通道的通行压力,减少对市民出行的影响。

  “不同于以往普遍采用的钢结构梁板,在高架桥的建设中,我们标段将在6个路口采用大跨度现浇连续箱梁,弧型结构更加美观,也更加稳定安全……”描绘着高架建设的蓝图,李晓峰信心满满。截至目前,项目1标段已完成15根水泥搅拌桩及11根高压旋喷桩的试桩,苗木迁移工作进度达65%,挖土石方和清表任务有序进行,预计春节后保通道路建设可以铺开,高架的未来值得期待。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地方新闻
   第03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4版:广告
抓好节前安全生产
阳明故居 迎新春
积极应对岁末办件高峰
高架建设紧锣密鼓
节前环卫大扫除 干干净净迎新春
十年坚守护青山
一面锦旗背后的浓浓谢意
“天然气通了,这个年能过得舒心了!”
九旬老太寒夜迷了路 村干部暖心送其回家
春节到,春卷“很吃香”